教育部臨床醫學專業認證工作委員會通過世界醫學教育聯合會(WFME)的機構認定,是我國醫學教育實現國際實質等效的重要里程碑。這對于建立與國際標準相銜接、具有中國特色的臨床醫學專業教育質量控制體系,推動醫學教育科學化規范化,對于促進中國醫學教育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義。到2020年底,教育部將按計劃完成首輪臨床醫學專業認證。這既是檢驗我們人才培養質量和立德樹人實效的“顯像鏡”,也是我們面向新時代新任務不斷深化醫教協同、推進醫學教育改革的助推器。
第一,堅持問題導向,以認證推動醫學教育教學體系守正創新。
臨床醫學專業認證作為一種質量評價和保障機制,基本的價值取向是將國際認證標準與立德樹人根本要求有機結合,將扎根中國與借鑒世界有機統一,通過認證提升質量、強化特色、補齊短板、創新發展。近年來,認證工作促進了教學模式創新。以學生為中心、勝任力導向、信息整合等教育理念促進了教學的不斷創新。聚焦醫學生醫學人文精神、公共衛生意識、臨床實踐能力等勝任力培養,聚焦多學科整合、課程整合等信息整合,聚焦培養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等教學理念轉變,全面促進了醫學人才的培養模式創新。認證工作促進了教學方法革新。國際醫學教育行之有效的混合式教學、情景式教學以及PBL、CBL、TBL等教學方法,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等評價方法,已經在全國醫學教育中廣泛運用,提高了廣大師生教與學的活力和實效。認證工作還促進了教學內容更新。系統性教學已經替代單科式教學,醫學與人文、基礎與臨床、臨床與預防結合更加緊密。在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的基礎上,構建以醫學史、醫學哲學、醫學倫理學、醫學法學、醫學社會學為核心的人文醫學核心課程群,推進課程體系、實踐基地、理論教材一體化建設。醫學教育更加注重在大衛生、大健康視野下培養復合型醫學人才,更好服務健康中國戰略,積極應對全球健康挑戰。
第二,堅持質量為要,以認證推動一流醫學人才培養質量提升。
堅持不懈抓認證工作,就是堅持不懈抓人才培養質量。醫學生將從事“健康所系、生命所托”的事業,醫學人才培養必須讓質量為要的觀念理念深入人心、統領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各環節,必須把人民至上、為人民群眾服務的價值追求深植于每一個學生心中。認證標準反映醫學教育的核心要務、國際趨勢、社會期待;實施認證的過程,也是質量理念與時俱進、質量標準深化深入的過程。邁入新時代,一方面,要把課程思政作為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抓手,將“兩個所有”的要求細化到每一門課程之中、每一位教師身上,把價值引領、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有機統一起來,用價值之“道”點亮知識之“學”、能力之“術”,教育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厚植人文情懷、精進專業能力、培養奮斗精神。另一方面,要把多學科交叉融合作為提高育人質量的重要依托,統籌通識教育、基礎教育、專業教育,推動醫文、醫理、醫工融合,發揮融通優勢,促進知識體系的相互補充、相融相合,價值體系的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創新體系的相互轉化、相與相成,努力培養具有國家意識、人文情懷、科學精神、專業素養、國際視野的卓越醫學人才。
第三,堅持育人為本,以認證推動育人能力建設和可持續發展。
立德樹人成效是檢驗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衡量一流醫學院和一流醫學學科最重要的指標,是我們為黨和國家衛生健康事業培養了多少高素質的卓越醫學人才。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經過10多年實踐,形成了貫通醫學本科教育、研究生專業學位教育、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5+3”一體化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我國臨床醫學教育綜合改革的探索和創新》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特等獎,為國內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提供了積極探索。我們將以新醫科建設為統領,以認證的高標準為抓手,將實踐探索轉化為長效機制、固化為制度成果,不斷調整優化人才培養標準和質量控制方案,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的教育教學發展,真正走出中國特色臨床醫學一流人才培養的新路徑。(復旦大學黨委書記 焦揚)
原標題: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焦揚:臨床醫學專業認證引領一流人才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