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熱點1:抗疫
1.抗疫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的原因(毛中特)
抗疫斗爭偉大實踐再次證明,中國共產黨所具有的無比堅強的領導力,是風雨來襲時中國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中國人民所具有的不屈不撓的意志力,是戰勝前進道路上一切艱難險阻的力量源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所具有的顯著優勢,是抵御風險挑戰、提高國家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證。新中國成立以來所積累的堅實國力,是從容應對驚濤駭浪的深厚底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具有的強大精神動力,是凝聚人心、匯聚民力的強大力量。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所具有的廣泛感召力,是應對人類共同挑戰、建設更加繁榮美好世界的人間正道。
2.抗疫中的制度優勢(毛中特)
衡量一個國家的制度是否成功、是否優越,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看其在重大風險挑戰面前,能不能號令四面、組織八方共同應對。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具有非凡的組織動員能力、統籌協調能力、貫徹執行能力,能夠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辦難事、辦急事的獨特優勢,這次抗疫斗爭有力彰顯了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優越性。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只要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善于運用制度力量應對風險挑戰沖擊,我們就一定能夠經受住一次次壓力測試,不斷化危為機、浴火重生。
3.疫情下中國經濟發展的優勢(毛中特)
我國經濟潛力足、韌性強、回旋空間大、政策工具多。我國具有全球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工業體系、擁有數量眾多市場主體和大量受過高等教育或擁有各類專業技能的人才,還有包括超大規模內需市場,正處于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快速發展階段,投資需求潛力巨大。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既有利于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又有利于促進效率和公平有機統一、不斷實現共同富裕。
4.偉大的抗疫精神(思修)
(1)抗疫精神的內容
在這場同嚴重疫情的殊死較量中,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以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大無畏氣概,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生命至上,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深厚的仁愛傳統和中國共產黨人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追求。舉國同心,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萬眾一心、同甘共苦的團結偉力。舍生忘死,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敢于壓倒一切困難而不被任何困難所壓倒的頑強意志。尊重科學,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實踐品格。命運與共,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和衷共濟、愛好和平的道義擔當。
(2)抗疫精神的地位
偉大抗疫精神,同中華民族長期形成的特質稟賦和文化基因一脈相承,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的傳承和發展,是中國精神的生動詮釋,豐富了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內涵。我們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使之轉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力量。
5.抗疫的中國主張(時政)
重大傳染性疾病是全人類的敵人。新冠肺炎疫情給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帶來巨大威脅,給全球公共衛生安全帶來巨大挑戰。應該加強信息分享,開展藥物、疫苗研發、防疫合作,有效防止疫情跨境傳播,攜手幫助公共衛生體系薄弱的發展中國家提高應對能力。應該有效開展國際聯防聯控。應該積極支持國際組織發揮作用,例如支持世衛組織發揮領導作用,制定科學合理防控措施。應該加強全球公共衛生治理。人類終將戰勝疫情,但重大公共衛生突發事件對人類來說不會是最后一次。要針對這次疫情暴露出來的短板和不足,完善公共衛生安全治理體系,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速度,建立全球和地區防疫物資儲備中心。
時政熱點2: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6.全面小康和脫貧攻堅
(1)全面小康的內涵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首先覆蓋的領域要全面,是“五位一體”全面進步的小康。其次,覆蓋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體人民的小康。再次,覆蓋的區域要全面,是城鄉區域共同發展的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可能是“同一水平小康”,完全沒有差距是不可能的,所以全面小康不是平均主義。
(2)脫貧攻堅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貧困人口大幅減少,七億多貧困人口脫貧。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接近完成。脫貧攻堅貴在精準,實施“五個一批”工程,發展生產脫貧一批、異地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保兜底脫貧一批。貧困人口實現“兩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
時政熱點3: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
7.如何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
第一,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要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率先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第二,與時俱進全面深化改革。改革永遠在路上,改革之路無坦途。當前,改革又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關頭,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堅持摸著石頭過河和加強頂層設計相結合,提高改革綜合效能。第三,銳意開拓全面擴大開放。當前,世界經濟面臨諸多復雜挑戰,我們要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堅定不移全面擴大開放,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第四,創新思路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第五,真抓實干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第六,積極作為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時政熱點4:中美關系、全球治理
8.開放(毛中特、時政)
(1)為什么要堅持和擴大開放
開放就是要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充分運用先進科學技術和有益管理經驗。開放也是改革,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我國現代化建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寶。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全面開放是實現國家繁榮富強的根本出路。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
(2)開放中的中國作為
開放是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實現了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在開放中,中國展現大國擔當,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穩定器和動力源,促進了和平發展。在開放中,中國發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過去的發展是在開放中取得的,未來的發展必須在更加開放的條件下進行。這是根據中國發展的客觀需要作出的自主選擇,有利于推動高質量發展,有利于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利于世界和平、穩定、發展。
(3)中國對于開放的理解
中國對外開放,不是要一家唱獨角戲,而是要歡迎各方共同參與;不是要謀求勢力范圍,而是要支持各國共同發展;不是要營造自己的后花園,而是要建設各國共享的百花園。開放型世界經濟的首要之義是反對保護主義。搞保護主義如同把自己關進黑屋子,看似躲過了風吹雨打,但也隔絕了陽光和空氣。打貿易戰的結果只能是兩敗俱傷。今日之中國,不僅是中國之中國,而是是世界之中國。未來之中國,必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與世界形成良性互動,使世界和中國更加繁榮進步。
(4)開放措施
第一,更廣領域擴大外資市場準入。第二,更大力度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國際合作。第三,更大規模增加商品和服務進口。第四,更加有效實施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第五,更加重視對外開放政策貫徹落實。
9.抗美援朝(史綱)
1950年當美國侵略軍把戰火燒到鴨綠江邊的時候,中國政府毅然作出抗美援朝的決策。中朝兩國人民和軍隊經過近三年艱苦作戰和談判斗爭,迫使美國代表在停戰協定上簽字??姑涝膭倮蚱屏嗣儡姴豢蓱饎俚纳裨?。
時政熱點5:兩個循環和六保
10.兩個循環之間的關系
在當前保護主義上升、世界經濟低迷、全球市場萎縮的外部環境下,我們必須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絕不是關起門來封閉運行,而是通過發揮內需潛力,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更加強勁可持續的發展。從長遠看,經濟全球化仍是歷史潮流,各國分工合作、互利共贏是長期趨勢。我們要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強科技領域開放合作,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11.保市場主體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逐步建立和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各類市場主體蓬勃成長。市場主體是我國經濟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就業機會的主要提供者、技術進步的主要推動者,在國家發展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產生巨大沖擊,我國很多市場主體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市場主體是經濟的力量載體,保市場主體就是保社會生產力。要千方百計把市場主體保護好,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弘揚企業家精神,推動企業發揮更大作用實現更大發展,為經濟發展積蓄基本力量。
時政熱點6:《香港國安法》和一國兩制
12.《香港國安法》制定和頒布的意義
制定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將有效地防范、制止和懲治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有關的危害國家安全犯罪,堵塞香港特別行政區在維護國家安全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方面存在的漏洞。這部法律的公布施行,對于新形勢下堅持和完善“一國兩制”制度體系,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維護香港長治久安和長期繁榮穩定,具有十分重要而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