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五唯”頑疾,《工作方案》提出要注重多元評價、采取多維方法。例如,評價教師不唯學歷和職稱,不設置人才“帽子”指標;評價科研水平不唯論文和獎項,設置“代表性學術著作”“專利轉化”“新藥研發”等多維指標;評價學術論文聚焦標志性學術成果,淡化論文收錄數和引用率,扭轉“SCI至上”局面;充分運用基于定量數據和證據的“融合評價”方法等。
在改革教師隊伍評價上,《工作方案》強調要把師德師風作為評價教師的第一標準,促進師德與師能相統一。從具體評價方法來看,本次學科評估將繼續沿用“隊伍結構質量和代表性骨干教師相結合”的評價方法,不設置填寫、不統計人才“帽子”數量。同時,對教師成果嚴格按產權單位認定,不隨人走,抑制人才無序流動。此外,還將繼續強化對教師教書育人職責的評價導向,將教授為本科生上課和指導研究生情況作為重要觀測點。
該負責人介紹,本次《工作方案》以彰顯中國特色為基本原則之一。本輪學科評估將加快構建科學權威、具有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學科評價體系,更加強調政治方向,重點考察哲學社會科學學科在立足中國實際、解決中國問題、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等方面的特色和貢獻,凸顯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
“整體來看,本次學科評估以‘聚焦立德樹人’為《工作方案》首要原則,指標體系以‘立德樹人成效’為根本標準,貫穿于評價全方位、全過程,以質量、成效、特色、貢獻為價值導向。”該負責人說。
優化工作流程和方法 確保評估客觀公正
評估結果是否客觀公正是高校普遍關心的問題。本次《工作方案》明確提出要提升數據可靠性和評價的科學性。為此,第五輪學科評估將綜合施策,確保評估材料真實可靠、評估結果公平公正。
《工作方案》提出,要優化參評規則,充分考慮“小規模學科”和“新設立學科”實際情況,堅持成果“歸屬度”原則,既鼓勵學科交叉融合和學科生態優化,又確保跨學科成果合理使用。此外,《工作方案》將加大材料審核力度,通過材料形式審查、信息邏輯檢查、公共數據對比、重復數據篩查、重點數據抽查等措施,對評估材料全面審核和“清洗”。同時,加大信息公示力度,建立違規懲戒機制。
值得注意的是,《工作方案》還提出,要適度擴大評議專家規模,制定專家評價指南,充分運用“融合評價”,建立專家“元評價”制度等。可以看出,專家評議在學科評估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工作方案》又是如何確保、提高專家評議質量的?
該負責人介紹,為提高專家評價的公平性、公正性和科學性,本次評估將適度擴大專家數量,每位專家僅評審部分指標,保證評價“精度”和“深度”,并利用定量數據和客觀數據輔助專家評價,通過“去極值”“標準化”等統計學方法處理評價結果,剔除專家評價的“奇異值”,提高專家定性評價的可靠性。同時,在評審人員選擇上,將通過細化遴選規則、電腦隨機選取等手段,科學遴選評審專家。
該負責人介紹,學位中心將于近期向全國各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發出《全國第五輪學科評估邀請函》,正式啟動評估工作,符合參評條件的單位自愿提出申請。為減輕學校負擔,本輪學科評估將通過構建“公共數據與學校填報相結合”的數據獲取模式、提升評估信息平臺智能化水平、首次實施“全程無紙化”報送等流程優化,減少對高校正常辦學的干擾。
原標題:教育部將啟動第五輪學科評估工作。
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