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這科考點難點,該背的,該記得,都說說自己記住多少了?距離考研就剩下二十來天了,趕緊記,政治史綱相對有邏輯的。政治這塊背誦史綱的唯一一個要求就是千萬不能記混了,一定要靈活運用知識點。小編今天給大家整理了關于考研政治史綱必背考點:國民黨與抗日的正面戰場的相關內容,請繼續關注陜西文都考研,獲取更多考研咨詢。
國民黨與抗日的正面戰場
1.戰略防御階段的正面戰場
1937年盧溝橋事變到1938年10月廣州、武漢失守,是中國抗日戰爭的戰略防御階段。在這個階段,以國民黨軍隊為主體的正面戰場,擔負了抗擊日軍戰略進攻的主要任務。1938
年李宗仁等部進行的臺兒莊戰役是抗戰以來國民黨正面戰場取得的最重大的勝利。1938年6月的武漢會戰,是抗戰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但是國民黨正面戰場除了臺兒莊戰役取得大捷外,其他戰役幾乎都是以退卻、失敗而結束。造成這種狀況的客觀原因,是由于在敵我力量對比上,日軍占很大的優勢;主觀原因,則是國民黨戰略指導方針上的失誤。蔣介石集團實行的是片面抗戰路線,即不敢放手發動和武裝民眾,將希望單純寄托在政府和正規軍的抵抗上。
2.戰略相持階段的正面戰場
1938年10月,廣州、武漢失守,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抗日戰爭從戰略防御階段轉入戰略相持階段是中日雙方力量對比發生變化的結果。日本對國民黨政府采取以政治誘降為主、軍事打擊為輔的方針。1939年1月,國民黨五屆五中全會決定成立“防共委員會”,確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針。
1941年12月,日軍發動太平洋戰爭,美、英對日宣戰。整個世界格局發生變化。
1944年,日軍企圖打通中國大陸交通線,發動豫湘桂戰役。國民黨軍隊遭到大潰敗。
上面就是給大家整理的考研政治史綱必背考點:國民黨與抗日的正面戰場的相關內容,如有更多疑問,請及時咨詢在線老師。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的內容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