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這科考點難點,該背的,該記得,都說說自己記住多少了?距離考研就剩下二十來天了,趕緊記,政治史綱相對有邏輯的。政治這塊背誦史綱的唯一一個要求就是千萬不能記混了,一定要靈活運用知識點。小編今天給大家整理了關于考研政治史綱必背考點:對革命新道路的艱苦探索的相關內容,請繼續關注陜西文都考研,獲取更多考研咨詢。
對革命新道路的艱苦探索
1.國民黨在全國統治的建立
(1)南京國民政府的成立1927年4月18日,南京國民政府成立。
張學良于同年12月29日從東北發出通告,宣布“遵守三民主義,服從國民政府,改易旗幟”。北洋軍閥不再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繼續存在,國民黨就在全國范圍內建立了自己的統治。
(2)國民黨政權的性質
國民黨實行的是代表地主階級、買辦性的大資產階級利益的一黨專政和軍事獨裁統治。其特點如下:
①為了鎮壓人民和消滅異己力量,國民黨建立了龐大的軍隊。②為了鎮壓人民和消滅異己力量,國民黨還建立了龐大的全國性特務系統。③為了控制人民,禁止革命活動,國民黨還大力推行保甲制度。④為了控制輿論,剝奪人民的言論和出版自由,國民黨還厲行文化專制主義。
2.土地革命戰爭的興起
(1)大革命失敗后的艱難環境大革命失敗后,在國民黨的統治下,白色恐怖籠罩著全國城鄉,中國革命轉入低潮。
(2)開展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斗爭1927年7月中旬,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常委會決定了三件大事:一是將黨所掌握和影響的部隊向南昌集中,準備起義:二是組織湘、鄂、贛、粵四省的農民,在秋收季節舉行暴動;三是召集中央會議,討論和決定新時期的方針和政策。
同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秘密召開緊急會議(即八七會議)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秘密召開緊急會議,即八七會議。會議徹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錯誤提出了“整頓改編自己的隊伍,糾正過去嚴重的錯誤,而找著新的道路”的任務。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總方針。會議選出了以瞿秋白為首的中央臨時政治局。中國革命從此開始了從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戰爭興起的轉折。
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率領共產黨掌握或影響下的
北伐軍2萬多人在南昌舉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這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端。
9月9日,毛澤東等領導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爆發。遭遇嚴重挫折后,抵達江西省寧岡縣茅坪,開始了創建井岡山農村革命根據地的斗爭。
12月11日,張太雷和葉挺、葉劍英等領導了廣州起義,對國民黨的屠殺政策發動了又一次英勇的反擊。
1927年中國共產黨還先后發動了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和廣州起義,進入了創造紅軍的新時期。中國革命由此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即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或稱十年內戰時期。
3.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
(1)對中國革命新道路的探索1928年10月和11月,毛澤東就寫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和《井岡山的斗爭》兩篇文章,論證了紅色政權能夠長期存在并發展的主客觀條件,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文章明確指出,以農業為主要經濟的中國革命,以軍事發展暴動,是一種特征。實行工農武裝割據,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把土地革命、武裝斗爭與根據地建設三者結合起來。
1930年1月,毛澤東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進一步闡明了中國革命只能走與資本主義國家不同的道路。紅軍、游擊隊和紅色區域的建立和發展,是半殖民地中國在無產階級領導之下的農民斗爭的最高形式。
這些論述,提出了黨把工作重心由城市轉移到農村,在農村開展游擊戰爭,深入進行土地革命,建立和發展紅色政權,待條件成熟時再奪取全國政權的中國革命新道路的思想。
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理論,是對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軍和根據地斗爭經驗的科學概括。它是在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同當時黨內盛行的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把共產國際決議和蘇聯經驗神圣化的錯誤傾向作堅決斗爭的基礎上逐步形成的。
1930年5月,毛澤東在《反對本本主義》一文中,闡明了堅持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路線即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原則的極端重要性,提出了“沒有調查,沒有發言
權”和“中國革命斗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的重要思想,表現了毛澤東開辟新道路、創造新理論的革命首創精神。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理論的提出,指明了中國革命勝利的唯一正確道路,標志著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即毛澤東思想的初步形成。
(2)反“圍剿”戰爭與土地革命
開展土地革命,就是要消滅封建地主的土地私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私有制,使廣大農民在政治上得到翻身,農村生產力得到解放和發展。
1928年12月,毛澤東在井岡山主持制定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個土地法,以立法的形式,首次肯定了廣大農民以革命的手段獲得土地的權利。由于缺乏經驗,這個土地法關于沒收一切土地歸蘇維埃政府所有、禁止土地買賣等方面的規定,并不適合中國農村的實際。
1929年4月,毛澤東在興國主持制定第二個土地法,將“沒收一切土地”改為“沒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階級的土地”。這是一個原則性的改正,保護了中農的利益使之不受侵犯。毛澤東還和鄧子恢等一起制定了土地革命中的階級路線和土地分配方法:堅定地依靠貧農、雇農,聯合中農,限制富農,保護中小工商業者,消滅地主階級;以鄉為單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礎上,實行抽多補少、抽肥補瘦。至此,中國共產黨就在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制定了可以付諸實施的比較完整的土地革命綱領和路線。
上面就是給大家整理的考研政治史綱必背考點:對革命新道路的艱苦探索的相關內容,如有更多疑問,請及時咨詢在線老師。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的內容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