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必考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形勢與政策、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這幾塊,其中大綱中的刪改章節一定要加強記憶,考綱增加部分更是要重點復習。今天陜西文都考研總部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關于考研政治蔣中挺每日測試:憲法及憲法修改的相關內容,請繼續關注陜西文都考研,獲取更多考研咨詢。陜西文都考研總部將及時為大家梳理有關考研政策動態的相關信息,以下是正文內容,祝各位考研成功。
憲法及憲法修改
☆我國憲法的形成和發展
☆我國憲法的地位
我國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是黨和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我國憲法是國家各項制度和法律法規的總依據。憲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居于統帥地位。我國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我國憲法規定了國家的根本制度。
憲法的生命在于實施,憲法的權威也在于實施。維護憲法權威,就是維護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權威;捍衛憲法尊嚴,就是捍衛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嚴;保證憲法實施,就是保證人民根本利益的實現。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一切違反憲法法律的行為,都必須予以追究。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活動準則,并且負有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的職責。
☆我國憲法的基本原則
黨的領導原則、人民主權原則、尊重和保障人權原則、社會主義法治原則、民主集中制原則(民主集中制是集中全黨全國人民集體智慧,實現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的基本原則和主要途徑)。
【今日測試】
這三道題基本屬于比較容易的題目,現在這個階段,應該輕松做對哦!
1.客觀世界是一個普遍聯系的世界,聯系的普遍性的表現在:
A.每一事物內部的聯系
B.一事物與它事物的聯系
C.世界是相互聯系的整體
D.世界的普遍聯系是通過中介來實現
2.下列例子中屬于否定之否定現象的有:
A.冰─水─汽
B.生產糧食─糧食被人消費─生產糧食
C.團結─批評─團結
D.光的微粒說─光的波動說─光的波粒二象說
3.下列事物中,屬于歷史唯物主義“社會存在”范疇的有:
A.人們的物質生產實踐活動
B.人們實踐活動所利用的自然資源
C.人們在實踐活動中所形成的各種社會關系
D.人們實踐活動所創造的生產力 【
1.【答案】ABCD
【解析】世界的普遍聯系是世界物質統一性的內在表現。事物之間的聯系是以承認事物之間的確定界限為前提的。聯系的普遍性表現在:第一,每一事物內部的各個要素、部分、方面及其發展的各個階段、過程都是相互聯系的。第二,每一事物都與其他事物處于相互聯系之中,整個世界是一個相互聯系的統一整體。第三,世界的普遍聯系是通過"中介"來實現的。中介就是事物相互聯系的媒介、環節或橋梁。實踐和科學的發展證明,不論是物理、化學、生物領域,還是社會和人的思維領域,以及各個領域之間,聯系都是普遍存在的。因此答案選ABCD。
2.【答案】BCD
【解析】本題考核的知識點是:否定之否定規律的具體應用。否定之否定規律表明,客觀事物的發展,由于自身內部矛盾的作用,是一個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合乎客觀規律的過程。這一過程歷經兩次否定、三個階段,由肯定到否定,再由否定到第二次否定,即否定之否定,事物發展因此表現為一個周期。事物的這種否定之否定過程,從內容上看,是自己發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過程;從形式上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進的過程,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所以,辯證的否定是聯系和發展的環節,是包含肯定的否定,也即揚棄,同時,它還是事物發展全過程中的一個辯證階段,即它使第二次否定也就是否定之否定有可能發生,從而成為事物自我發展、自我完善過程中的一個必經階段。水的三態的變化,只是表現形態的不同,并沒有揚棄的過程,因此不屬于否定之否定。選項B是經濟學領域中關于"生產和消費以及再生產"的否定之否定的表現。生產為消費提供材料,沒有生產,消費就沒有對象;消費實現了第一階段生產的目的和意義的同時,為下一次再生產提出了新的要求。C選項是延安整風運動采取的方針,在團結黨內同志的基礎上采取“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針,對犯錯誤的同志不著重追究個人責任,而著重分析其犯錯誤的環境和原因,以達到在弄清思想的同時進一步團結同志的目的。D選項是關于"光"的性質研究的一個否定之否定的過程。17世紀末,牛頓提出了光的微粒說,認為光是由微粒狀的物質組成的。不久,惠根斯在實驗的基礎上提出了光的波動說,認為光是一種波動。最終,愛因斯坦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上提出光的波粒二象說,認為光既是波,又是微粒,是連續的,又是不連續的。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CD選項。
3.【答案】ABD
【解析】本題考核的知識點是:歷史唯物主義的“社會存在”范疇。社會存在是人類社會生活的物質方面,是人類物質生活的要素和條件的總和,主要包括人的物質生產活動以及在這一過程中所形成的生產力、生產關系,也包括人口要素和自然地理環境。要理解社會存在和人類社會的物質性,關鍵是要把握實踐和實踐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實踐,首先是生產實踐,是一種客觀的物質活動,它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是社會存在范疇的主要內容;人們的物質生產實踐要以自然界為對象,人們在實踐活動中所利用的自然資源即人化自然以及人們在實踐活動中所創造的物質力量即生產力,都屬于社會存在的范疇。人們在實踐活動中所形成的各種社會關系中,生產關系體現的是人們的物質利益關系,屬于社會存在范疇;但是其中的政治關系和思想關系則是從屬的,第二位的,它們是社會存在的反映,屬于社會意識。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BD選項。
上面就是給大家整理的考研政治蔣中挺每日測試:憲法及憲法修改的相關內容,如有更多疑問,請及時咨詢在線老師。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的內容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