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初試時間為2018年12月22日至12月23日。網上報名時間為2018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預報名時間為2018年9月24日至9月27日,今天陜西文都考研總部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關于2019考研毛中特高頻考點梳理:構建和諧社會的總體思路的相關內容,請繼續關注陜西文都考研,獲取更多考研咨詢。陜西文都考研總部將及時為大家梳理有關考研政策動態的相關信息,以下是正文內容,祝各位考研成功。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總體思路
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目標任務
(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指導思想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總要求,以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著力發展社會事業、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建設和諧文化、完善社會管理、增強社會創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動社會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協調發展。
(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原則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遵循的基本原則有以下六點:第一,必須堅持以人為本。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第二,必須堅持科學發展。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工作方針。第三,必須堅持改革開放。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主要動力。筍四,必須堅持民主法治。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保證。第五,必須堅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條件。第六,必須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全社會共同建設。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領導核心和依靠力量。
(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任務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了到2020年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和主要任務。 黨的十七大在提出奪取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時,將上述幾個方面的目標和任務進一步概括為:“現代國民教育體系更加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創新人才培養水平明顯提高。社會就業更加充分。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數,絕對貧困現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社會管理體系更加健全。”
二、加快推進以改進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加強社會建設,必須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目的。要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努力讓人民過上更好生活。其基本要求是:
(一)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
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
第一,要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培養德智體美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第二,優化教育結構。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質量。重視學前教育,關心特殊教育。
第三,深化教育體制改革。更新教育觀念,深化教學內容方式、考試招生制度、質量評價制度等改革,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第四,堅持教育公益性質。加大財政對教育投入,規范教育收費,扶持貧困地區、民族地區教育,健全學生資助制度,保障經濟困難家庭、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
(二)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
就業是民生之本。要堅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堅持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的方針,多渠道擴大就業。
第一,千方百計增加就業崗位。第二,鼓勵自主創業、自謀職業。第三,推進就業體制改革創新。第四,規范和協調勞動關系,依法維護勞動者權益。
(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鄉居民收入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
第一,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第二,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這“兩個比重”,有利于理順國家、企業和個人三者之間的分配關系,有利于增加廣大勞動者收入,維護勞動者權益,也有利于合理調整投資與消費關系,促進經濟社會協調健康發展。
第三,加大個人收入分配力度,合理調整收入分配格局。著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努力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切實對過高收入進行有效調節,取締非法收入;規范壟斷行業的收入,引入競爭機制,打破經營壟斷。
(四)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社會保障是社會安定的重要保證。要堅持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指導方針,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為基礎,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重點,以慈善事業、商業保險為補充,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第一,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第二,完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第三,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第四,發展社會救助和慈善事業。第五,積極發展商業保險的補充作用。第六,要采取多種方式充實社會保證基金。第七,把解決住房問題放在重要位置。
(五)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健康是人發展的基礎,關系千家萬戶幸福。
第一,加快推進醫療衛生事業改革和發展。第二,以深化公立醫院為突破口,深化醫療體制改革。第三,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保障群眾基本用藥。第四,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
(六)完善社會管理,維護社會安定團結
黨的十八大指出,加強社會建設,必須加快推進社會體制改革。要圍繞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管理體系,加快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管理體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導、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加快形成政社分開、權責明確、依法自治的現代社會組織體制,加快形成源頭治理、動態管理、應急處置相結合的社會管理機制。
上面就是給大家整理的2019考研毛中特高頻考點梳理:構建和諧社會的總體思路的相關內容,如有更多疑問,請及時咨詢在線老師。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的內容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