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考研報考人數達290萬,是十幾年來增幅最大的一年。接下來我們看看面對如此瘋狂的考研調劑,雙非本科和在職考研的考生應該如何選擇?的文章,一起來看一下吧,如有需要及時加入陜西文都20考研交流群, 陜西文都考研網持續為您提供考研所需的相關指導信息。
2019年考研報考人數達290萬,是十幾年來增幅最大的一年。
圖/中新網
本文根據“360教育在線eol”改編
19年調劑瘋狂始于研招網剛開通一會,開通即崩,網絡顯示:請求人數過多,請稍后再試。有考生微博吐槽:
“天啦!研招網能不能強硬些?我們等得很著急,我凌晨4點才能打開!”
好不容易登錄系統,查找缺額,等待查看,等待通知,等待解鎖,查找缺額……
如此往復,卻發現今年的研招調劑非但不那么友好,甚至有些強硬。
調劑系統開通的100個小時里,考生吐槽霸屏:說好的B區院校是調劑重點呢?
▲ 廣西師大考生調劑信息反饋截圖
本科華中師范大學,報考西南大學學科語文,初試成績389分,申請調劑寧夏大學,被拒絕!
403分調劑中國石油大學也同樣被拒!
▲ 被拒絕調劑考生信息截圖
印象中的調劑大戶,似乎都像商量好的一樣,哪怕你是高分考生又怎樣?
更有甚者,復試確認時間只給考生5分鐘,逾期不候,霸氣側漏!
▲ 被拒絕調劑考生信息截圖
新疆大學、貴州大學、海南大學、內蒙古大學、石河子大學、寧夏大學、西藏大學、青海大學,這些B區211統一變成了“香餑餑”,復試資格調劑線統統超過A區國家線,在眾多考生的爭搶下,AB區分數線“倒掛”嚴重!
而更多考生發現,一志愿可以進入復試的分數,在調劑中,連個復試名額都撈不著:
“報名時你愛理不理,調劑時你高攀不起!”
▲ 某院校招生老師對話截圖
面對今年調劑的“瘋狂”景象,院校招生辦同樣措手不及,有的學校驚呼:
“這輩子沒見過這么好的生源!”
這樣看來,院校手上有大把的高分優秀考生可供選擇,完成招生指標綽綽有余。
而在考生端,面對今年“慘烈”現實,不少同學直接進入“二戰”準備,在他們心里,像極了曹雪芹說的“落了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
調劑系統開通才六天,很多同學已經在不斷的被拒絕和不斷的申請中煎熬的度過。
但是國家規定調劑系統開放時間一直要持續到4月30日,距離關閉還有一個多月。
心態崩了。
大家心中該有多么的無助和凄涼。
2019考研調劑,到底是怎么了?
之所以2019調劑如此瘋狂,一個普遍的觀點是,報考人數急劇上升,競爭愈加激烈。
眾所周知,2019年,考研報名人數創歷史新高:290萬!
由于招生計劃也隨之增加,20多年來,考研總體報錄比維持在4:1。如果按照這樣的節奏,總體競爭并沒有變得更加激烈。
但是行業發展并不均衡,行業間薪資水平差距懸殊,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大家報考志愿選擇:
“旱的旱死,澇的澇死!”
首先,通過考研改變“本科出身”的觀念讓“名校情結”欲罷不能。
全國有600所高校供考生報考研究生,報考人數最多前60名高校,報考人數有110萬!約占總報名人數1/3。
其次,考生對熱門專業趨之若鶩,報名扎堆嚴重。
388個二級學科專業,就業薪資排在前列的熱門專業前40強,報考人數110萬!
如此這般,考上名校、熱門專業越來越難已經成為考生群體的共識,相應名校熱門專業報錄比達到幾十比一!
那么問題來了:
考生爭搶985、雙一流院校研究生名額,競爭超級激烈可以理解。
但今年的情況是,AB區院校分數線“倒掛”,招生院校復試分數線普遍“水漲船高”,這又是為何?
今年研招錄取政策的最大的變化就是“按照考生初試成績擇優遴選進入復試”,這就意味著研招辦會按照分數排名“一刀切”來給考生發復試通知。
現實也的確如此。
某財經類院校研招辦張書恒老師(化名)表示,面對這樣的政策規定,他們只能照辦:
“既然教育部文件規定了,復試通知肯定要按照成績來發,我們也沒辦法!”
“高校研招辦就像一個待字閨中的大姑娘,明知道對方未必看得上自己,但礙于家長要求,還是必須要先和這些考生見面。”
張老師介紹,自己所在的院校屬于“雙非”院校,往年過國家線就可以調劑,同時在考生的選擇上,除了考慮考生本科院校層次外,一般不會去選擇高分考生,主要防止復試錄取時被“放鴿子”,最終“竹籃打水”。
由于今年考研人數再創新高,加上媒體輿論對“最難考研年”大肆渲染,原本一志愿有錄取希望的考生也全部涌進調劑系統,拿調劑作為“保底”。
最終,根據今年新政,高校研招辦必須先給這些考生發“復試通知”。
歸根結底,是這些考生把“復試名額”搶走了,從而復試線屢創新高:
“我們學校復試線比去年上漲了20分!”
復試線普遍上漲成為今年研招的關鍵詞。
某理工類大學研招辦負責人李曉俊(化名)也有同感,他用“太恐怖”來形容今年的生源情況:
李曉俊所在學校今年計劃招收2000人,而從調劑系統開放到現在,僅申請調劑的考生人數已經達到1.8萬,其中包括雙一流院校考生5000人!接下來按照成績排名,復試劃線勢必大漲。
“以前調劑是公交車模式,隨來隨走。
現在調劑是高鐵模式,調劑辦法提前公布,調劑開放時間不得少于12小時,這些全要明明白白,考生不會錯過任何一所院校的調劑!”
在“全民調劑”的背景下,“高分考生”第一時間搶走了“復試資格”,但隨之而來,多所高校研招辦負責人擔心:
隨著一志愿復試、錄取工作推進,這些考生調劑復試“到達率”一定是歷年新低,高校貌似手上握有更好的生源,其實都是鏡花水月的“紙上富貴”!
“以前400多分肯定不會考慮我們學校,現在很多都是成績高的填調劑,現在人家既然填了,肯定要給機會。但隨著一志愿復試錄取進程開始,這些考生最終多半不會最終選擇我們學校“。
復試錄取到達率創新低,資源浪費,復試考場空堂,我們老師很被動,但是:“再苦不能苦學生!”
某二本師范院校的招辦主任王小亮(化名)私下告訴記者,即便現在給發過復試通知的所有考生打電話“確認是否一定來復試”,考生也一定會表示“肯定來復試,準時到學校報到。”
“你覺得你在挑考生,可人家拿你當備胎!”
多所院校招辦負責人透露,根據今年遇到的調劑新情況,會根據生源最終確認數量,舉辦第二輪、甚至第三輪調劑復試,調劑線低于實際錄取線,這種情形會大概率發生。
所以,對于想要調劑的考生,現在說“涼涼”還太早,4月30日調劑系統才關閉,4月初第一輪復試結束后,還會釋放出大量調劑名額。
“4月才是調劑決戰!最終錄取分數還是會回歸理性,國家線上漲的幅度就是最好的參考!”
對于2019考生,從查分數那一刻,內心就不斷承受煎熬:等國家線,等復試分數線,等復試名單,等調劑,等調劑通知······
這時你才發現,真正難的從來不是考研的過程,而是在無盡等待中的煎熬,在不斷的等待中,不知道等到什么時候我們就掛了。
每天都在做選擇,每天都在不停地和自己做斗爭,不停地逼自己做出艱難的決定:
到底該怎么選?要不要調劑到偏遠地區?要不要去不如自己本科的學校讀研?要不要二戰?要不然工作吧?
這何嘗不是我們的人生。
或許有那么一瞬間,你會想,這是命運開始逼迫自己像一個成年人一樣對自己負責,你也會開始知道人生的路只能靠自己走下去。
這就是2019考研帶給我們的“成人禮”。
做自己該做的事,盡最大的努力,不論最后結果如何,“全力爭取過的結果”就是最好的結果!
轉眼間,距離19考研調劑系統的開通已過去了快一周的時間。正在準備調劑的童鞋可能有這樣的感受:今年的調劑真的是前所未有的“激烈”啊。甚至B區一些比較一般的學校,分數線也被“炒”到很高很高。難怪網上一直在傳著“125萬人參加考研調劑”。
今天小編看到了這樣一個問題,“二本研究生和考研二戰應該怎么選?”
題主本人是南京地區的一所普通211大學畢業 ,主修工科但是因為沒有工科細胞,所以考研時選擇了跨考,目標是人大金融專碩。但最后沒能進第一志愿的復試。本來想二戰,可是家人不想讓自己太累,希望自己調劑。于是參加了一個二本院校調劑,筆試面試什么的沒太準備就這樣過了……現在在糾結,到底是去這個二本學校還是二戰。希望大家給一些建議!
小編想著目前一些小可愛可能也在經歷了類似的糾結,所以特來跟童鞋們分享一下。希望大家的回答可以對你們的選擇有所幫助哦~
@雨痕
我也沒考上自己理想的學校,調回本校了,二戰名校還是二本讀研關鍵在于你自己的處境。要是心勁強大就二戰名校,要是壓力過大,終日郁郁寡歡那就調劑吧。你的目標是要助你前行,要是目標拖累你前進,不妨放低一些。人生在世,開心最重要。至于怎么能讓你開心那是你的事情,也不給你具體的建議,抓住現在,把握幸福,自信而為!
@青衣袂
如果我是你,毫無疑問,二戰。本人本科985,考研數學單科不夠復試線,面臨和你一樣的問題。和你不同的是,本人已經畢業6年,大齡,未婚,去年辭職考研,辭職前是在銀行上班。所以,我面對的壓力應該比你大多了。
每個人心里都有一個天平,所有的利弊都是砝碼,最終傾斜的方向你自己應該很清楚。 我選擇了二戰,一個艱難的決定。但是你的決定應該比我要容易多了。
@ckyyyy
讀研or二戰,首先我不推薦你去二本讀研(如果是我我絕對不會去),如果決定去就業的話,看你能找到什么樣的工作以及你喜不喜歡你所學的專業,如果答案為否的話,我建議你可以再來一年。決定權在你自己,三思!
@匿名
既然本科是211,為什么要調劑到二本學校呢?從我個人角度考慮,如果讓我選擇,我堅決不去降檔的學校。更何況只是一年,或者說從你畢業開始算只有半年時間。如果是我,我選二戰。你不要有太大的壓力,人生中有太多次選擇。沒有任何一次選擇可以把你的人生一錘定音,所以順從你的內心吧。
調劑到二本院校讀研還是二戰,小可愛你怎么看?
上面就是給大家整理的瘋狂的19年考研調劑,二本研究生和考研二戰應該怎么選?的相關內容,如有更多疑問,請及時咨詢在線老師。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的內容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