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復試分為筆試、英語面試、專業面試。筆試的話一般都是考你的專業知識,和你的初試考查的內容差不多,一般不會超出初試的考查范圍。考研歸根結底是一項應試考察,復試筆試也是一樣,如果能把專業課考試方面的參考資料找到,自然能夠掌握主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如果考生是跨專業考研,參考資料的獲取更為重要,像清華、北大、人大、復旦、北師大等很多高校大多數院系在招生簡章里都明確寫明復試不指定參考書,也沒有所謂的內部培訓班。而且這樣的學校和院系越來越多,讓大家都很迷茫和疑惑。這些看似神秘的參考書,找到它也并不難,雖然不指定但是并不意味著沒有蹤跡可尋,告訴大家幾個找書的規則,如有需要及時加入陜西文都19考研交流群。
規則1:經典永流傳
經典的教材就像經典的公式理論一樣,是對本學科知識的高度總結和概括,經歷過幾個版本的迭代,經得起時間的考研和學者的推敲,有的同學說經典教材太多了,非也!任何學科或專業經過時間和實踐的檢驗剩下的經典教材并不多,如果自己搞不清楚,建議問一問本專業的老師,他一定能幫你找到答案。
規則2:導師給你導航
導師不僅是在你錄取到該校后才能給你指導,同時,每一位導師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領域,而這些極有可能成為復試的內容,小編當在中科院系統復試時,一位同學反映復試筆試題居然就是課題組今年的研究成果,而這研究成果就在走廊的宣傳欄里。當然,這雖然是個例,但是導師或課題組的報告、研討會、新近發表的學術論文、出版的書籍、這些資料中涉及的主題或方向大家要適當予以關注,很有可能就出現在考題中。
規則3:真題說真話
現在不指定參考書已經是大趨勢,那么大家千辛萬苦淘來的真題便是終極一手材料了,仔細分析真題,便可以描繪出考察的重點內容,哪些是歷年考察的重點,哪些從未考過,把涉及的章節標記出來,所以,教材是一定要看的,但是筆試所考察的范圍和深度是有限的,對歷年的真題仔細分析后,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最大程度的獲取信息,做到有的放矢。
規則4:虛心請教“前輩”
這里我們說的前輩,不是直接找導師。而是找到考上該學校的已經讀研的師兄師姐,因為剛剛畢業不久,聯系方式也比較好找,很多學校的院系為考研的學生建立了通訊錄,師兄師姐的經驗才是最寶貴的財富,以母校為感情紐帶,一般情況下都會傾力相助,但是,大家不要浪費這種感情,盡量問題精準,不要浪費彼此的時間。
規則5:熱點需冷靜
我們在前面說過,期刊論文是大家關注的熱點之一,初試時沒有考察很有可能在復試中考到,對于本專業的考生尚能應付,但是對于跨專業的學生,掌握熱點對于本科生來說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建議多和“前輩”交流,多向本專業考研的同學交流,雖然熱點在復試中可能考到,但是像期刊論文雜志等,更新速度都比較快,能掌握了解多少就算多少,不要在上面花費過多的時間。
規則6:放寬眼界
如果不指定參考書,出卷人的出題范圍就不受拘束,可能會結合時事熱點與專業理論出相關的題目,因此在回答問題時,要從學科的角度進行分析,找到理論知識點與熱點問題之間的聯系關鍵點,如果不能一下切入到問題的要害,可以從周邊的問題談起,眼界要放寬,因為這一類問題不可能從參考書上找到答案。
規則7:學會思考
對于未來的研究生階段的學習,學會思考學會質疑才是最重要的,而這些在筆試中很難體現出來,因此,這也必將是復試時考察的重點,通過閱讀參考書,掌握知識點,理清知識脈絡,掌握學科思維特點,對本專業知識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如果對知識點似是而非,即便在復試時僥幸過關,對以后的科研工作也是一個障礙,只有你掌握的深度超過了考察的深度,才能獲勝!
以前有人說,復習三個月,考上985,有沒有這樣的例子呢?肯定是有的,但個例不代表一般,復試對于每一位考研人來說都至關重要,越是好學校越看重復試,提前掌握策略掌握方法,百利而無一害,即使這里面有一條幫到了你,也是不枉費工夫。
上面就是給大家整理的在職考研如何復習才能通過專業課復試筆試?的相關內容,如有更多疑問,請及時咨詢在線老師。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的內容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